“朋友说有一个投资内部渠道稳赚不赔,能信吗?”
前不久,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塔影社区居民许女士的一通电话,让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区分局龙泉派出所民警段维玮心头一紧。
“天上不会掉馅饼!您在哪儿,我们马上过来。”段维玮与社区党委书记朱晓蓓、副书记杨媛媛一同赶往许女士家中。
段维玮用真实案例剖析骗局,朱晓蓓、杨媛媛则以拉家常方式普法宣传,最终守住了许女士的养老钱。
段维玮、朱晓蓓、杨媛媛这“三朵金花”守护群众“钱袋子”的场景,是龙泉派出所高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缩影。
近年来,龙泉派出所与塔影社区协同发力,以“网格化管理、分类化宣传、动态化预警、数字化赋能”,打造“重点人群精准滴灌、网格力量全域覆盖、节假日案情动态响应、线上线下融合推进”的多维反诈防护网。
破解诈骗套路
反诈之要,首在“攻心”。
针对不同群体受骗风险差异,龙泉派出所精准划分“四类重点人群”,定制“私人化”宣教方案。
对单身男性,用“桃色陷阱”“虚假投资”案例撕开诱惑伪装;对女性群体,拆解“杀猪盘”话术与刷单陷阱的隐秘套路;对财务人员,强化“冒充熟人转账”的审核红线;对中老年人,则模拟“公检法来电”“亲人遇险”场景,手把手教安装反诈App,让“遇事多核实”成为口头禅。
7月17日,荆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预警,居民严先生陷入“虚假投资”骗局。
段维玮与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行动,一边反复拨打电话,一边冲向严先生住所。推开门时,严先生仍紧攥手机坚称“正常投资”。
段维玮详细讲述同类案例,逐条拆解诈骗话术的“画饼”逻辑,严先生心里的狂热逐渐被后怕取代。
日常的“攻心”同样细腻。今年2月,民警走访黄土堰居民点时,遇见愁容满面的陈大哥。他的妻子沉迷“网上投资”,家人劝阻无果。
段维玮立刻判断这是诈骗,当场介入劝导,最终对方停止了5000元转账。
据悉,今年1月至8月,塔影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“零发生”。
筑牢信任围墙
反诈防线要延伸至社区末梢,“扫楼”是每日的必修课。
龙泉派出所联合社区推行“社区两委+网格员+下沉党员”结对包片制,民警、网格员、志愿者组成“反诈小队”,手持“三必”清单(必带资料、必讲案例、必教技巧),包片到户,确保每户至少掌握三种识诈技能。
龙泉派出所还发动居民小组长、小巷管家等力量,让反诈知识敲开每扇门、走进每个人心里。
季节更替,反诈宣传也跟着“换节奏”:高考季防“志愿填报”骗局、寒暑假盯“游戏充值”陷阱、春节前严防“票务诈骗”……
新骗术露头,塔影社区微信群秒变“信息哨兵”,警示信息“秒达”居民指尖,“防骗雷达”实时更新。
宣传的脚步更主动走向人群聚集地。
在老年活动中心、社区广场,段维玮举着保健品包装盒,用大白话拆解“健康讲座”背后的高价套路。
每次宣讲结束,居民们总是围过来分享“可疑事”:“昨天有人推销‘神奇保健品’,是不是和段警官说的一样?”
这种“群体扫楼”与入户走访交织,覆盖数千人次,发放资料数万份,在老街巷里筑起坚实的信任围墙。
激活全民防线
反诈知识深度融入社区,催生了安全新生态。
线上,“社区—网格—居民”三级微信群高效运转,民警化身指尖卫士,每日推送反诈短视频、图文案例、预警信息,让防诈意识成为居民的条件反射,打造反诈云阵地。
线下,文艺汇演、健康讲座、积分分享……社区活动里巧妙嵌入反诈短剧,知识在笑声中传递,全民参与度被充分激活。
塔影社区所辖的黄土堰居民点,是荆门中心城区最大的自建房片区,租户多、流动性大,如何破局?
龙泉派出所通过召开房东恳谈会,推动房东变身反诈前哨。
房东王大妈的门厅,一面贴有二维码的反诈能量墙格外醒目。新租客扫码加入社区租户群,立刻收到针对务工陷阱、网络交友诈骗的警示。房东们通过一对一讲解、群推送、入户宣传,与社区织就信息准、覆盖全、联动实的流动人口安全网。
从精准宣教、脚步丈量到全民参与——这套在塔影社区淬炼成型的“硬招数”,正逐渐成为守护万家安宁的宝贵经验。
现如今,老街巷里的烟火依旧,平安依旧。
(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本报通讯员 李宗吾 银铃)
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