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0月20日至23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。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10月24日上午,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
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,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,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郑栅洁,科技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阴和俊,商务部党组书记、部长王文涛,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雷海潮介绍全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中央宣传部副部长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主持发布会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
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指出,党的二十大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。制定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系统谋划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,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、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,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,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、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,意义重大。
《建议》共有15个部分、61条,分为三大板块。第一板块是总论,包括第一部分、第二部分,主要阐述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、抓好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。第二板块从第三部分到第十四部分为分论,分领域部署了“十五五”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。第三板块由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组成,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,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。
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、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了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,包括七个方面: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,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。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,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,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。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文化自信更加坚定,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。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。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。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,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。
韩文秀还专门介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内容。《建议》强调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,将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、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大举措,统筹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,做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,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。
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高水平开放协同发力
“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,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。”“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,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郑栅洁从产业、市场、区域3个方面介绍了《建议》的有关部署。
郑栅洁介绍,《建议》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系统部署:在产业方面,将通过“固本升级、创新育新、扩容提质、强基增效”四大举措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,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,新兴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;在市场方面,聚焦“拓展增量、提升效益、畅通循环”三大关键,全方位扩大内需,破除市场壁垒,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;在区域发展方面,注重优化布局、新型城镇化和陆海统筹,“十五五”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,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。
科技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阴和俊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,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.6万亿元,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10位。《建议》提出,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。《建议》作出四方面关键部署: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在全链条攻关中取得决定性突破;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;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,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;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,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。通过未来五年奋斗,我国科技实力将再迈上新台阶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支撑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过去我们的开放是‘跟跑’,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‘领跑’。”商务部党组书记、部长王文涛表示,对外开放是促进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法宝,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。“十五五”时期将重点从四方面推进: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,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;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,促进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提质增效;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,擦亮“投资中国”品牌,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;四是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深化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。中国将以自身开放促进共同开放,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。
聚焦民生关切 绘就幸福蓝图
“很多家庭希望看病能够更方便,‘十五五’期间有哪些新举措?”“如何确保宏观政策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?”“如何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?”……发布会上,多位记者围绕民生关切提问,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《建议》内容一一作出解答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,能够使得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基础上再提升1岁,达到80岁左右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雷海潮在发布会上介绍,《建议》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,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谋划和部署。一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,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;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;三是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、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。
“将进一步加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、协同配合,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得到便捷高效、相对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。”雷海潮说。
面对宏观政策协调问题,郑栅洁表示,“十五五”时期将从三方面着力:一是拓展政策空间,用足用好我国经济发展优势;二是创新治理工具,打好重大战略、重大规划、重大改革、重大政策、重大项目的“组合拳”;三是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,开展增量政策的一致性评估,强化经济政策、非经济性政策的协同,增强非经济领域政策一致性。他强调,将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宏观政策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要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,就是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,把常态化帮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,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。”韩文秀表示,一是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,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;二是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,继续对欠发达地区予以长期帮扶;三是提高监测帮扶的时效性精准性,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。
“面对人民群众期盼,面对国际风云变幻,关键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,坚定不移推进深层次改革、扩大高水平开放,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,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,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。”韩文秀说。
来源:人民法院报·1版
记者:乔文心
见习编辑:姚瀚丨联系电话:(010)67550939 | 电子信箱:fyxw@rmfyb.cn
新媒体编辑:陶羽黛
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